抗战的主题曲(十大经典抗战歌曲)

娱乐八卦|2023-05-09 02:15:01

抗战的主题曲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十大经典抗战歌曲,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抗战的主题曲

十大经典抗战歌曲

1、《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2、《松花江上》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抗日歌曲,歌中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继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残酷掠夺中国人民的罪行。
3、《保卫黄河》1938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聆听了黄河船夫们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号子。1939年返回延安后,光未然在一次联欢会上朗诵了《黄河》词作。冼星海听后表示要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而其中的《保卫黄河》也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4、《大刀进行曲》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抗日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当时在上海工作的进步青年孙培元(又名默心,后化名麦新)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了一首歌曲,不久此歌就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此歌即为《大刀进行曲》。
5、《新编“九一八”小调》吕骥,原名吕展青,湖南湘潭人,自幼喜爱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吕骥创作了不少优秀音乐作品,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保卫马德里》、《铁路工人歌》等。
6、《毕业歌》作于1934年,最初是影片《桃花劫》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
7、《游击队之歌》“八一三”事变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首次演唱就受到热烈欢迎。
8、《在太行山上》合唱曲,作于1938年,歌词描绘太行山区游击队员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
9、《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60多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据悉,王二小出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2年的农历9月16日,年仅13岁。方冰、劫夫就是根据当时对王二小事迹的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0、《南泥湾》1943年作于延安。南泥湾是延安在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典型,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垦荒,使它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抗日战争时期歌曲

有《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延安颂》《南泥湾》《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1、《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如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2、《团结就是力量》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霍勇演唱歌曲。歌词如下: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

发出万丈光芒,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3、《黄河颂》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组曲,歌词如下: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游击队歌》贺绿汀作词及编曲,田彦等演唱的合唱歌曲,歌词如下: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5、《延安颂》作词莫耶,作曲郑律成,歌曲原唱是李双江。歌词如下: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战歌曲集

哪些歌曲是抗战老歌

1、《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抗战老歌,桂涛声词,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唱出,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2、《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新华社客户端联合出品、悦晟音乐制作出品,向新中国成立71周年献礼的音乐作品。

3、《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是由王莘作词、作曲的一首爱国歌曲。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

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1989年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4、《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由胡宏伟作词,王世光作曲,季小琴演唱的歌曲,是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 ,该曲创作于1984年 。2019年6月,该曲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5、《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歌曲原是二段体。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奏跳跃,音域较窄。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中歌唱,还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并名列31首被“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中。该歌曲歌词深刻,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受全球华人所喜爱。

抗日歌曲

抗战歌曲一览表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遍及全国的群众性爱国歌咏活动,始自1931“九一八”之后黄自等创作的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新编“九一八”小调》等。 “七七”事变后,救亡歌咏运动出现高潮。全面抗战,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大批艺术形式更多样、民族风格更鲜明的抗战歌曲,形成了“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的形势。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原为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后伴随着全国救亡运动的热潮,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最著名的一首抗日歌曲。1940年,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了唱片,使这首歌享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词,阎述诗曲。1935年,当日寇兵进山海关、威胁平津时,二十余岁的张光年以笔名“光未然”写下了独幕剧《阿银姑娘》。该剧的序歌就是《五月的鲜花》。紧接着,作曲家阎述诗为这首歌谱了曲,使这支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爱国抒情歌曲飞遍了全国。 《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东北,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关内。当时西安街头也出现了大批东北军和东北的流亡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流离失所,啼饥号寒。当时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任教的张寒晖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和着泪水开始创作。1936年底,在西安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游行队伍中,西安二中的同学们唱起这首歌曲走上街头,很快这首歌便从西安唱到华北,再唱到东北,唱到燃遍抗日烽火的每一寸土地上。此歌与1937年11月江陵作词、刘雪庵作曲的《离家》、《上前线》构成流亡三部曲。 《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可以说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处在前线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的大刀队,英勇杀敌,大显神威。当时在上海工作的进步青年麦新(原名孙培元),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了《大刀进行曲》,1937年8月,作者在上海浦东大厦亲自指挥了这场首次演出,激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以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气概,为中华儿女吹起了抗日的号角,敲响了日寇终将灭亡的丧钟! 《长城谣》:潘孑农词,刘雪庵曲。这是1937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的刘雪庵为左翼电影《关山万里》创作的,以长城为主题的插曲,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长城谣》经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在新加坡演唱并灌制成唱片在国外发行,大大激起了东南亚和欧美侨胞的爱国热情,他们纷纷捐款,支援抗战。 《游击队歌》 :贺绿汀词曲。“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做抗日宣传工作,于1937年底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刘庄八路军办事处。此时他创作了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到敌人后方去》:启海词,冼星海曲。抗日战争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此时,群众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进入高潮。冼星海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更表现了极大的创作热情,《送棉衣》、《江南三月》、《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都是这一时期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抗日战歌。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他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很快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 《团结就是力量》 :牧虹词,卢肃曲。这首歌诞生于1943年6月,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为了配合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的减租减息斗争,牧虹和卢肃在三四天左右的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该剧的幕终曲,就是《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 当时令作者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歌后来在解放战争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大为流行,成为“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的有力武器。 《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劫夫曲。1942年10月25日,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当时河北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得到消息,马上把他的
事迹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这首歌,很快这首歌便在中华大地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感染了无数的国人。在抗日战争中,优秀的儿童抗战歌曲同样激励着中国人民浴血抗战,影响较大的还有《只怕不抵抗》、《谁说我们年纪小》等。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 “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抗日的不屈精神。 田汉在被捕前,将歌词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上,后由夏衍交给聂耳,聂耳很快将歌曲谱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名发表在《中华日报》上。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这首震撼人心的战歌迅速传唱全国。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更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八路军进行曲》:军歌嘹亮六十载 1941年5月的延安,人们被旋律铿锵而优美的《八路军进行曲》所激动。 《八路军进行曲》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解放战争时期被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以它气势雄伟豪迈,展现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威武雄风。 《游击队之歌》:游击健儿逞英豪 1937年,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他写出了《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时,只有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旋律轻快,易于传唱。1938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赞扬,从此在全国军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个动人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奋战的号角 《团结就是力量》流传到今天,已经60多年,现在不论在城市、农村,男女老少仍然喜欢唱它,成为久唱不衰的“流行曲”。 1943年夏天,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卢肃和牧虹,编写了一部反映减租减息斗争的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是这个歌剧的幕终曲。 《团结就是力量》后来在北平、重庆等地的学生中流传开来。学生们在国统区游行示威时,他们就挽起臂膀,高唱这首歌,勇往直前。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一直是激励人们团结奋战的号角。 《延安颂》:延安精神的象征 《延安颂》在抗战时期曾经响彻延安,传遍各抗日根据地,并传到国统区和海外,一直传唱至今。 歌曲由郑律成作词,莫耶作曲。1938年,一个夏日的傍晚,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郑律成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眺望着英姿勃勃的抗大队伍,激发起创作灵感。他打算谱一首曲子,并鼓动文学系的莫耶写出了《歌颂延安》。后来这首歌被更名为《延安颂》,当时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颂》由此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由曹火星作词并谱曲,创作于1943年9月。 1942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的《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中国***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在平西根据地创作了《没有***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主席建议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歌词“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也改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