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利润分析(共享电单车加盟能赚多少钱)

旅游出行|2023-04-16 21:25:01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共享电单车利润分析,还有共享电单车加盟能赚多少钱和共享单车怎么赢利,下面一起来看市面上的共享电单车运营商,如优畅出行,是怎么盈利的吧。

共享电单车利润分析

共享单车怎么赢利

问题一:共享单车怎么盈利? 麦迪森鞋城提示您:共享单车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用户缴纳押金,形成巨大的现金池,共享单车公司拿到押金之后进行资本运作,比方说炒股,放贷等。赚取利差。这是最主要的。其次就是向广告投放,数据买卖等。望采纳!
问题二:共享单车还能靠什么盈利 共享单车从去年开始突然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速度,迅速风靡全国,引起了众多企业的进入和众多资本的角力,在多个大中型城市都可以看到共享单车的影子。随着以摩拜为首的共享单车企业估值的不断提高,风投资本的不断投入,这个行业貌似风光无限。
在单车投放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负面消息也接踵而至,锁单车,春运带单车回老家,单车扔河里,破损单车遍地都是,弄得一地鸡毛 ,在二维码上粘贴其他二维码的骗局也屡见不鲜,引起了舆论对国民素质的担忧,对 *** 监管和配套的质疑,乃至对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满。
那么,共享单车发展至今,到底是什么继续支撑着这个行业的快速前行,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又会怎样?
1、从对市场的抢夺看,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摩拜和OFO的双寡头垄断格局,其他企业只能成为陪衬和绿叶。
2、从 *** 监管看,类似如“必须加装GPS”、“每万辆配50名线下管理员”、“完好率不低于95%”、“人身伤害赔偿不低于15万元”等要求已经纳入监管的视野,这势必会大幅度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3、从盈利点来看,各个企业无非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
(1)沉淀资金。收取押金名不顺言不正,大额押金的监管和专款专用已进入监管视野,企业可作为空间已几乎为零;
(2)运营收益。根据估算,单车月收租达到120元以上,单车成本600元以下,月破损率低于1%,才有可能实现运营的盈亏平衡。而实际上目前的数据分别是:月收租100元,单车成本1000元,月破损率高于2%。
(3)大数据盈利。大数据是一个很大的金矿,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阶段大数据的掘金还处于投入和起步阶段,短期内很难有高额的回报;二是数据获取的合理性。通讯行业、征信行业、金融行业由于 *** 要求或者行业属性要求客户实名制,这无可厚非,但为了租用一辆单车,而且已经缴纳了高额的押金,凭什么要求客户实名?
从上面的分析看,似乎共享单车的盈利变得迷雾重重,那位共享单车的前景又如何呢?
1、单车作为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解决方案,本来就是 *** 职责,而实际上广州等城市也投入过大量的资金在地铁口投入过单车供市民使用。虽然互联网企业一贯与 *** 的关系若即若离,但在涉及公益和民生的领域,是否可以尝试与 *** 多一些合作,切切实实帮助 *** 去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我想 *** 肯定是持欢迎态度,甚至条件成熟时拨付一定的财政补贴,也不是不可能。
2、单车作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足够的眼球。正因为如此,各个共享单车企业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拉新,花太大的成本去获客,只需要在城市里面摆放好自行车,就自然吸引了足够的客流,成为单车眼球的首批获益者。当企业圈地完成后,这一点,能否结合单车本身的特点,打造出独特的单车广告模式呢?
3、大数据支撑的O2O。O2O是一个老话题,很多企业倒在了O2O的概念上。事实上,共享单车了解客户的最终目的地,更加能够掌握客户的线下偏好。当线上流量足够,又对客户的线下偏好了解足够的情况下,大数据支撑的O2O一定能成为共享单车新的盈利点。
问题三:共享单车如何盈利 这种单车最大的投资就是刚开始。只要建立完善体系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后续投入了。因为单车维护成本很低的。而铺开市场以后。只要有人使用,就是盈利了。别小看这1元钱一小时。北京常驻人口2000多万。假如一百人有一个人一天使用一次。你算算他一天的营业额能有多少钱。而后续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四:共享单车怎么盈利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解析 未至科技的百花分市民信用评价体系可根据预设模型自动计算市民个人信用得分,形成个人信用报告,同时支持人工评价功能。百花分到达一定的分数,可免除共享单车的使用押金,次一级的可获得押金优惠。共享单车公司也可以对使用单车民众的信用进行打分,作为对个人信用分的补充。将共享单车与 *** 的个人信用体系连接,也减小了共享单车公司的运营风险,借用单车的民众在 *** 系统有信用记录,相当于有了 *** 的担保,一旦车辆丢失、损毁也更容易获得保险赔付。共享单车+个人信用分,约束了对共享资源动歪脑筋的使用者,也一定程度上为发起公司减小了风险。
问题五:共享单车到底怎么盈利 共享单车的盈利点很多,第一是靠押金,第二是靠收取出租费用,第三是车身广告!像悟空单车更有其它很多盈利点!
问题六:共享单车靠什么盈利 这种单车最大的投资就是刚开始。只要建立完善体系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后续投入了。因为单车维护成本很低的。而铺开市场以后。只要有人使用,就是盈利了。别小看这1元钱一小时。北京常驻人口2000多万。假如一百人有一个人一天使用一次。你算算他一天的营业额能有多少钱。而后续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七:共享单车怎么做才能盈利 不空车,少损坏,这样才能盈利啊。
每辆车自身成本不同,使用租金不同,所以无法统一说。但总体来讲就是这样。
比如自行车成本是300块钱,每小时1元,那么在不损坏不需维护的情况下,被使用300小时才能勾回成本,看目前的使用情况,共享单车每天被使用4小时就算高的了,这样算下来,至少要75天才能回本,这就是说得将近3个月才行,
所以说,想盈利,只能是车辆少损坏,多被使用才行。
再多说一句,想着靠押金来盈利是不靠谱的。
问题八:共享单车到底怎么盈利 共享单车的盈利点很多,第一是靠押金,第二是靠收取出租费用,第三是车身广告!像悟空单车更有其它很多盈利点!
问题九: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受挑战是怎么回事?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的段子是“共享单车的颜色已经不够用了”,一句话道尽了目前共享单车平台发展的尴尬。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平台进入市场,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涌上城市街头,而原本被评价为设计巧妙的靠押金盈利的商业模式,在持续扩大的投资竞争中也受到严重挑战。
30年前,自行车曾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交通工具。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一度将自行车遥遥甩在后边。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且保持10%以上的增长,有49个城市超过100万辆,18个城市超过200万辆,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使得许多城市交通开始堵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生活质量也随之急剧下降。
在此情形下,提倡绿色出行成为社会共识,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2007年,第一个公共单车模式引入中国,由地方 *** 主导进行有桩单车的设置和运营;2010年,开始有专门经营单车的企业进入有桩单车市场,但市场反应平平;直到2014年,以共享单车名义出现的“移动互联网+无桩单车”进入校园,2015年ofo拿到了第一个共享单车的融资;到了2016年,共享单车成为资本疯狂追逐的热点,25家共享单车平台从各个渠道获取了国际投资。
到目前为止,摩拜单车已经完成了D+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度超过3亿美元。与此同时,ofo宣称完成了4.5亿美元的D轮融资,哈罗单车则声称刚刚完成数亿元的B轮融资,小蓝单车也表示再次获得4亿元融资。
按照投资人的逻辑,刨除租金收费,平均每辆单车可以吸引6至10个人的押金,即吸储1200元至2000元,如投放1000万辆车,就可以吸储100亿元。按照金融业规律,这笔资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获取至少35亿元的收入和10亿元至20亿元的利润,同时还能掌握所有用户的真实客户信息。
这正是共享单车能得到众多国际资本青睐的真正原因。
如此看来,共享单车平台的盈利模式好像设计得天衣无缝,不仅解决了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高频刚需,还得到了通过创新日渐完善的自行车本体产品以及客户主动告知的私人信息。
但且慢兴奋,平台规划者遗漏了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子,就是这种单纯的商业模式是否会很容易被复制,而快速复制会过早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数据显示,ofo的单车投放达到80万台,市场占有率51.2%;摩拜单车的投放量为60万台,市场占有率40.1%。但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已有25家品牌共享单车平台运行,且这一数据还会继续直线上升。
到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66万,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5000万的用户规模,如此巨大的超值盈利市场怎么可能少了新入者。而新入者如果没能在现有的商业模式或者运营模式上进行创新的话,如何能吸引客户并由此吸引投资方呢?
因此,三个月前,共享单车平台还在索要数百元的押金并按小时租车计算费用,如今,许多共享单车平台却开始实行免费骑行,且开启了骑行赠红包模式:使用共享单车不仅不花钱,还可以赚钱,而之前的押金金融运营模式也突然变成了免押金模式。
之所以如此,核心问题就是共享单车平台快速进入到了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共享单车在贪婪而疯狂的投机资本推动下,迅速进入了供给盲目扩张的超高速增长阶段,而相应的利基市场并未随其增长频率起舞。最新统计显示,江苏省每周骑行共享单车1次的人占79.7%,每周骑行4次的人仅占4.3%。数据说明,许多人只是偶尔尝试体验共享单车,真正长期使用的并不多。因此,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了供远大于求的投资窘境。
尽管共享单车平台已陷入规模报酬递减......>>
问题十:共享单车靠什么赚钱,为什么还有这么投资的人? 押金200,平均有6-10个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会每次用车都把押金拿进拿出的,对吗?这是利用你的懒惰),那么就有1200-2000元停留在这辆车上。这辆车的购入单价,我不太清楚,但目测估计不会超过200元。而富士康工厂化生产大规模介入后,可能只需要100元。
于是,每一辆共享单车,要生生从市场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万辆车,那么就是100亿元的存款。这不是一个农村信用社吗?
100亿的现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你脑子可别想着100亿元去投资国债,每年3%的回报哟),这是金融基本的套路。500亿投资市场上,每年是35亿的稳妥收入,刨去利息、运营等费用,10-20亿利润,是有的。
一年挣10-20亿纯利润的生意。中国有几家上市公司能做到?怪不得能估值上百亿!

共享电单车加盟能赚多少钱?

1.如果选购车辆投放的城市是一座南方城市,得力于运营管理较好及气候因素,骑行率还算不错,每辆电单车每天平均骑行次数集中在4-10次,客单价集中在4-10元(据说有些城市更高),100辆车每天收益在3600上下,一个月36000上下,目前到现在大概总收入不到40万一点,还有9万多实现回本,按这个项目的收益情况,是有望1年实现回本的。
2.三年收益期,收益等于:单车骑行次数*客单价*(100%-平台费-运营费)*365天(综合雨雪天)*3年。共享电单车行业收益模式都大同小异,只是平台费和运营费收取有所差异。
拓展资料:
需要注意的问题 加盟共享电单车行业,一般不需要合伙人操心车辆管理维修等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跟你毫无关系,共享电单车运营情况、车辆质量、服务质量等跟你的收益情况息息相关,以下几点加盟时一定要注意。
1、车价不是越低越好。电动车行业车价跟车辆质量一般成正比,车辆质量高,价格也就不会太低,且车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车辆骑行率。
2、品牌不是越大越好。投资者找项目往往都会有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品牌越大越好。但在共享电单车行业,靠质取胜。车辆骑行体验是用户用车首要考虑因素,投资者可用这一块入手考察。当前,山寨企业肯定是不能选的。
3、车辆一定要符合新国标及有3c认证。当前新国标车辆是取得市场名额的基础,只有经过检测合格的车辆才不会被清退。
4、车辆一定要经过政府备案。当前存在不少企业盲目投放,未经过备案手续,政府一经发现就会全面清退,项目安全没有保障。
5、车辆运营管理一定要好。车辆运营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车辆周转率,这一块投资者可从企业运维人员力度配比情况了解。 其余投资者还可查看企业车辆投放案例,覆盖城市,服务运维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等。 对于部分正在找创业项目或者想让闲钱变活,亦或是想拥有额外收入的人来说,当前共享电单车项目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也能拥有不错的利润收益,尤其当前是行业红利期,朋友们可以在通过对行业及项目进行充分了解后,选择适合的企业入局。

共享单车如何盈利

汽车本身成本高,加上其他设备,加上高损失率,押金和租金可能无法维持,共享自行车如何获利?

共享自行车有两个利润来源,押金和预约费用.

使用共享自行车,首先交押金,在平台内预约车费.将来骑自行车的费用,从充电费中扣除.

一、押金

摩拜押金每人299元,ofo自行车押金99元,小鸣自行车押金199元,优拜自行车押金298元.为了确保用户正当使用自行车,在确保自行车损坏的同时,出租车可以优先赔偿,向用户索取押金是合理合法的,住宅租赁和酒店入住时也必须支付押金.

但是,传统租赁服务的押金是如果用户不租房子或者预约房间或者自行车的话,押金会直接退还.但是,摩托车、ofo等共享自行车,只要用户不申请退还押金,押金就一直在平台的控制下.

以摩托车为例,退还押金和馀额需要2~7个工作日.为了方便,用户不能在每次使用自行车后申请退还押金,也不能在下次使用汽车时支付.大量押金留在共享自行车企业手里.并且,在这种一人对应押金的模式下,只要适当增加车辆的投入和特定地区的投入,就能带来更多的注册用户和押金.这其实具有一定的募集资金和无息融资性质.

Trustdata发表的《2016年中国移动(推特)网络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书》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摩托车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13人.5万人,据此估计,摩托车每月活跃用户押金总额超过9亿元.

《物权法》第213条规定,质量所有者有权收取质量所有权的利息,但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这样,押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和其他利息收入(例如购买资产管理产品和炒股等)属于自行车平台.

二、预存费用

市面上的共享电单车运营商,如优畅出行,是怎么盈利的?

一、共享单车的成本究竟有多少?
说到共享单车到底成本有多少?相信各大媒体都在纷纷争相报道,瀚哥在这里不想花费过多的笔墨来讨论共享单车的成本问题,我们引用各家媒体的报道来综合一下共享单车的成本。共享单车的成本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本身自行车的生产成本,第二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
第一个,自行车的生产成本。共享单车的生产其实比较复杂,比如说摩拜单车用的是自建自行车厂,OFO单车是和老牌自行车巨头飞鸽、凤凰合作,其他的各类单车也都是来源各不相同。那么既然,来源不同成本也就差异很大。
根据南方都市报等各类媒体的报道,再结合各个单车创始人们在各大论坛的发言,我们不妨综合出单车的价格。共享单车的生产成本带有GPS电子锁的共享单车成本较高约在2000元左右,而没有加装电子锁的单车大概约在700元左右,甚至有媒体给过了300-3000的超大区间价。
第二个,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呢?根据新浪网采访几家单车创始人的说法,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可能一年高达千元。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贵的单车,这么高的成本,共享单车到底该怎么赚钱?
二、共享单车的盈利点在哪里?
我们刚刚说了共享单车的成本,那么共享单车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赚钱呢?瀚哥研究了市面上盛行的几款共享单车,发现其盈利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共享单车的租金。这是最直接的东西,毕竟每个单车都会有直接向用户收取的租金,根据各家共享单车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均每辆单车一天的使用次数是5次,那么其收入一般在2.5元到5元之间,假设一辆单车的成本是3000元,那么想要回收成本的话,可能需要三年以上。然而根据得到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共享单车企业都表示,这些租金基本上只够支付共享单车的维护成本,所以想靠租金赚钱可谓是难上加难。
二是共享单车的押金。对的,大家都想起来了每辆共享单车都是有押金的,摩拜单车的押金是299元,OFO单车的押金是99元,以最近的数据,每家单车企业都有1000万以上的活跃用户的话,摩拜单车的资金池就有29亿元之多,OFO的资金池也有9.9亿元。这些资金如果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话,就以现在余额宝的收益约3.6%的年化收益率为例,摩拜一年的收入是1.04亿,而一辆单车的生命周期是4-5年,那么这个押金的收益也就约为4-5个亿。这些钱看上去不少,但是从付出的成本来说,还是难以覆盖成本。
那么,这两个主流的方式都没办法完全覆盖成本了,那么到底共享单车怎么才能赚钱呢?正如同摩拜单车的创始人CEO王晓峰说的“摩拜单车没有对手,但是盈利却不知道在哪?”
三、共享单车到底该怎么盈利?
刚刚我们说了现阶段共享单车的主要盈利点是租金和押金,然而这些钱基本上都不足以能够支撑共享单车盈利,那么赚钱到底该怎么赚呢?瀚哥认为互联网思维的制胜之处就在于,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了单。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思维,尤其是共享经济的一次尝试,其要生存下去,最大的关键点就在于如何能够创造盈利模式。
讲到这里瀚哥就想到了一个和共享单车非常相似的产业,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支付产业,相信每个人都有出门用银行卡或者扫码支付的习惯吧,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支付产业作为一个金融的基础工程来说,支付是几乎没办法赚钱的,并且从阿里巴巴的发展初期我们就能够看到,支付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是网上电商消费的一个载体,一直是作为成本支出的服务部门存在的。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支付正在成为一个个产业,一个个场景的入口,也许支付不能赚钱,但是通过支付,借助支付的入口向其他业务要收益就变成了可能,比如说大家众所周知的支付宝,其支付的确难以赚钱,但是通过花呗、余额宝等产业,通过各种增值服务,蚂蚁金服已经成为了中国最赚钱的公司。微信其实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们再回到现在的共享单车,的确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共享单车如果仅仅从租金、押金这两个方面来说,赚钱都是非常难的,其所获得的收益能够维持运营就已经非常不易,那么,我们就要认识到,共享单车到底是什么?
瀚哥认为共享单车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为主要的一个入口,因为在线下真正可以触达用户的产品入口其实并不多,除了上面说的支付以外,很多都是有用户没入口的状态,但是共享单车作为一个场景固定的特殊产业,其入口的功能将会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盛行的单车免费骑活动,虽然从活动的角度来说,很多人认为都是共享单车企业的一场烧钱大战,瀚哥承认从烧钱的角度来说,共享单车是在烧钱,但是我已经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因为烧钱的同时,我们在开屏广告上看到了美团、携程、招行等等著名企业的身影,瀚哥认为这就是其入口功能的体现,因为如此漂亮的场景化信息分发,可以说共享单车正在成为大量商户、企业的真正入口,做接口,做流量,做数据而不仅仅是坐单车,这个才是共享单车的一大法宝。
此外,我们能不能试想这样的一个场景,你经常骑单车,单车可以从你的运动轨迹上知道你的个人喜好和爱好,以及你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那么完全可以用大数据分析,给你推荐你所需要的商户和商品,这个时候共享单车完全可以携用户令商户,让商户向共享单车支付更多的广告费,甚至帮助商户实现从无到有的推广,因为共享单车还有着明显的触达功能。同时,瀚哥还记得在部分共享单车的发展初期,曾经出现过去哪个咖啡馆或者商店签到就可以领取免费骑行券的案例,这个也是一种应用方式,为商户引流,给单车企业赚钱。
因此,共享单车如何能够真正活下去,其关键不是说赚取租金或者押金这样的小钱,而是如何用活共享单车,实现真正的入口经济。

为何美团电动车逐渐消失?共享电动车项目能否盈利?

因为从目前来看,共享电动车根本不赚钱,而且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早在2018年共享自行车的竞争基本落下帷幕,而共享电动车项目,就是在那个时候兴起。那时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和电动自行车,随着新政策的到来迎来快速发展,Ofo摩拜哈啰等,都一股脑地涌入其中,开始新一轮的竞争。
此时哈啰凭借着先入场的优势,很快拿下合肥等城市的市场。之后ofo资金链断裂退出,摩拜被美团收购,美团也趁机推出美团电动车。2019年随着《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推出,明确在标准范围内的电动车,都被归为非机动车。这让共享电动车进入快速发展期,而美团以行业领军者为目标,率先通过补贴来迅速抢占市场。
与社区团购一样,这又是一场烧钱大战。美团电动车补贴再加上价格便宜,基本上是免费骑行,一时间得到众人的青睐。到2019年中国共享电动车已经突破100万辆,相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全国市场将有800万辆,收入规模达到200亿元。对美团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流量来源。王兴曾经表示,共享电动车市场对美团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
不久之后新一波的高潮到来。合肥银川长沙昆明等二三线城市,纷纷鼓励发展共享电动车,于是各巨头更是加大了投入。2020年4月美团向市场投入30万辆电动车,其余如滴滴哈啰等企业,也纷纷加大了投入。
为了抢占市场,美团和哈啰等企业,都开始用优惠券免费骑行的方式吸引客户,最终共享电动车市场,被哈啰滴滴和美团三巨头占领。此时共享电动车也开始涨价,滴滴的起步价从每30分钟1元,涨价到每15分钟1元,美团和哈啰都将起步价调整到1.5元。
按理来说,市场稳定了就应该赚钱了,三大巨头提价也都是这个想法,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都让他们始料未及。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共享电动车开始减少,甚至在有些城市直接消失了。比如在杭州,原先到处都停满了电动车,但是如今却已经消失不见,只收到各大运营商发来的短信,内容类似于调整运营策略或者回厂保养等。
这样的现象并不只是在杭州,北京上海天津厦门等一二线城市,共享电动车的数量都急剧减少,或者是直接消失。2020年初时,一二线城市的人行道上,停满了共享电动车,但是如今都已经消失了。为何会如此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政策和各地政府的限制。一线城市基本不允许发展电单车,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加强了电单车的管控,比如在厦门就不让电动车出现在岛内,如今整个厦门的共享电单车都被回收。
一众电单车企业在一直亏损,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因为前期烧钱抢占市场,随后又因为各种原因规模被迫减小。其二是运营成本极大,电单车的运营成本高运营难度大,从电池的充电到车辆的维护铺设等方面,都比普通自行车更加耗时耗力。根据相关报道,共享单车的每辆制造成本在700到1000元,而共享电单车的成本,高达2000到2500元。运营成本方面,共享单车的日开销只要0.5到1元,而电动单车却需要3元。除此之外电池的成本也高达1000元。
被多城取缔的共享电动车,还有存活下来的希望吗?尽管如今在共享电动车方面遇到困境,但是美团嘀嘀和哈啰并不想放弃。因为这个行业还有巨大的潜力,据第一 财经 报道,目前电单车市场,还没有一家日订单量能够达到1000万次,所以市场空间巨大。
面对这种情况,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将目光放在了下称市场。既然一些一二线城市不让摆,那么就往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布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如今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当中,四线城市和农村用户占比高达34.6%,三线城市占据其中的36.3%,二线城市占27.4%,一线城市仅有1.7%。
可见目前贡献电动车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外的地方。这些地方对电动车的管控,也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各大巨头都开始往下称市场进军。
下沉市场真的能让美团等商家站稳脚跟吗?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如今共享电动车市场,之所以能够火爆,很大原因是商家依旧在亏本抢市场,使用这些电动车的价格便宜。等到市场真正稳定之后,价格必然提高,到那时使用共享电动车的人数必然下降。二线城市或许好一些,但是那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用户必然大规模减少。
毕竟电动车在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可有可无,之前使用它是因为方面又便宜,不使用也并不会影响自己出行。而且如今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共享电动车的市场,还是会被进一步挤压。而且共享电动车是一个重资产重运营,和重维护的生意,只要其中一点没有做好,很容易在这场竞争中退场。
所以未来或许只有一两个领军者能够活下来,但是究竟是谁还未可知。再加上共享电单车,更容易受到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限制,所以其实风险很大。只要政策稍微有点变动,前面的努力或许就将付之东流。多几次这样的打击,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撑得过去。大家认为谁能成为共享电动车行业,最后的赢家呢?

单车品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