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各镇经济排名 马鞍山十大强镇排名

旅游出行|2023-03-14 13:34:01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马鞍山各镇经济排名-马鞍山哪个镇最富,分别有年陡镇、黄池镇、仙踪镇、太白镇、林头镇、博望镇、向山镇、乌江镇、石杨镇、姑孰镇,告诉您马鞍山十大强镇排名的详细景点,供您参考选择。

年陡镇

年陡镇地处当涂县西南部,东临青山河,与黄池镇、石桥镇隔河相望,西南与芜湖县、芜湖市交界,北与太白镇接壤。年陡乡2004年元月由原查湾乡、年陡乡整建制合并而成,政府所在地年陡,2010年7月托管到马鞍山承接产业示范园区,2010年8月25日安徽省民政厅同意撤销年陡乡设立年陡镇。全镇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8.6公里,总面积约68.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085人,辖1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全镇耕地面积4万余亩,盛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产品;可养水面1.1万亩,盛产鱼、虾、蟹、鳖等水产品;山林面积45公顷,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投资建设环境十分优越。 年陡镇区位条件优越,地处马鞍山、芜湖同城发展的前沿核心地带,西有国家级芜湖经济开发区和当涂经济开发区,南接芜湖鸠江开发区,距芜湖市中心仅十公里,合芜、芜宣、宁芜铁路、205国道仅数公里之遥,马芜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宁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芜湖市101路公交车直达年陡镇,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年陡镇党委、政府努力抢抓产业转移、扩权强镇的新机遇,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巧干实干,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民生工程、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超额完成了“十一五”主要目标,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目前共有企业138家,规模企业20家。五年来,全镇生产总值由3.3亿元增加到13.1亿元,年均增长34.8%;工业总产值由1.2亿元增加到10.7亿元,年均增长72.8%;固定资产投资由1.23亿元增加到8.7亿元,年均增长63%;财政收入由2208万元增加到1.02亿元,年均增长46.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965元提高到11500元,年均增长17.8%,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年陡镇水资源丰富,东靠青山河,西南有扁担河,内部沟渠纵横,荒田滩涂水域广阔,黄海高程分别为50米、108米等,平原区的黄海高程为7.6米︿6.2米之间。除少量山丘地外,均系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境内土地肥沃,水稻土95%以上,属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常年水量1170㎜,降雨天数125天,年平均日照2133小时,平均积雪天数为7天,降雪天数为8.8天。年平均气温16.5℃,元月平均气温2.6℃,七月平均气温28.5℃,最高气温达39.4℃,无霜期230天。全乡共建排灌站4座,排灌机械19台,1945千瓦,旱涝保收面积达95%,基本做到旱涝保收。 2021年10月,年陡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312位。 2021年1月,2020年度安徽省卫生城市(县、区、乡镇)名单出炉,年陡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年陡镇上榜2019中国中部百强镇,位列第31位。 2020年4月,年陡镇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

黄池镇

安徽省当涂县黄池镇位于当涂县东南部,大公圩南端,距县城31公里,地处水阳江、青山河、青戈江交汇处,西南两面与长江巨埠——芜湖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集镇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万人,下辖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2.2万,有659名党员,31个党支部,76个党小组。 黄池是一个古老重镇,历史悠久,人名文景观多,旧时镇内有留爱桥、广教寺、点将台,还有风景秀美的桃园、水间凉亭、凤峙库等建筑,由宋理宗亲书排匾的“丹阳书院’是安徽省早期书院之一。 黄池地处鱼米之乡, 境内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气候温和,雨景充沛,极易从事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出产的稻米、鱼虾等水产品及贡藕就久负盛名,其食品加工业自古有名,生产的茶干、面条、糕点、酱菜等畅销省内外。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实践“-” 重要思想,按照“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组织有加强” 的要求,扎实开展了创建“六个好” 乡镇党委活动,不仅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按照“食品工业集团化,农业加工产业化,私营商贸市场化,村镇建设城镇化” 的经济发展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在工业经济方面,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思想,围绕“大、强、活、忧”做好文章,做大食品加工业,形成“小企业、大集聚” 宝塔式结构;做强龙头企业,黄池食品(集团)公司规模实施跨跃式发展;做活发展机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做优新特产品,创响“金菜地”品牌。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利用该镇区位、食品、商贸三大忧势;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完善老镇、发展新镇。2002年,投资 1600万元,建成了农贸、食品、小商品、建材四大市场。吸引并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商贸、餐饮、服装加工等产业,活跃了“三产”。在农业产业化方面, 调优种植结构。镇村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挥黄池食品(集团)公司和粮贸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实施产业化经营。2002年,该镇建成了1个优质粮油示范基地,3个蔬菜基地,全年共落实粮油订单7300亩蔬菜订单6000亩。全镇种植业结构日益优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2002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8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2个,到位资金1973万元。 2020年5月,黄池镇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20年4月,黄池镇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2019年5月, 2017年8月,黄池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4年7月,黄池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稠塘遗址 稠塘遗址:位于当涂县黄池镇杨桥村。时代为清代。2017年7月28日,稠塘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本体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遗址本体外20米以内为界。 黄池镇特产与美食 黄池酱菜 黄池酱菜产自当涂县黄池镇,当地丰富新鲜的物产加上百姓由来已久的酱菜制作习俗使得黄池所产的酱菜远近闻名,在华东地区拥有广阔的消费人群。这里的酱菜用料新鲜,工艺考究,口味独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

仙踪镇

仙踪镇位于含山北部中心位置,属市级中心镇。总面积114.96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圩区分别占38.4%、60.1%、1.5%。辖24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223个自然村,总人口43560人,农业人口23198人,耕地面积2935亩。全镇公路网络化,交通十分便捷。 镇内水利条件较好,全市最大的中型水库——长山水库座落在该镇上游,能够灌溉全镇60%的农田,另有青山等四座小型水库。有山场31005亩,有林面积16000多亩。 矿产资源有C+D级烟煤,储量达130万吨,优质石灰石以及耐火粘土。境内的江淮桥始建于明朝嘉庆庚子年,是皖法地区年度跨越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石拱桥之一。大城墩遗址包括了新石器时代后350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省考古队曾于1979年—1984年先后四次发掘。均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镇现有乡镇企业270家,以化工、建材、煤炭开采业为支柱,主要产品有煤炭、漆包线系列产品和氧化锌等。镇内设有二千亩工业园区。 农产品主要有优质粮油棉及各类时鲜蔬菜。镇内有二千亩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有美国王鸽、鹿、波尔山羊、肉犬等特色养殖,建立了内有百余种经果林的苗木基地。. 2022年2月,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仙踪镇为2021年度安徽省卫生乡镇(街道)。 大城墩遗址 大城墩遗址位于含山县城西北约15公里仙踪镇境内,遗址为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1979—198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四次发掘,共揭露面积550平方米。大城墩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 仙踪江淮桥 仙踪江淮桥位于安徽省含山县仙踪镇,始建于明嘉靖庚子年(公元1540年),距今有450多年,江淮之间大旱,仙踪老百姓捐款修建江淮桥。桥体与引桥长53米,宽约6米,下有三个拱券,桥墩两侧均有分水

太白镇

太白镇位于婺源西南部,乐安河中游北岸。东、南与德兴铜矿、海口镇隔河相望,西连凤洲乡和许村镇,北接中云镇,东北角毗邻紫阳镇。面积177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玉坦、程家湾、曹门、新屋、薛村、太白、潘村、杨村8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 处乐安河谷丘陵。地势北高南低。乐安河沿东、南边界西流,有横槎水等支流。林业用地占全镇土地面积60%。有用材林14万亩,湿地松千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0%。 有耕地1.75万亩,小型水库21座(其中小(二)型以上11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00余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油菜、花生等。产木材、毛竹、茶叶、水果。 交通、通讯便利。皖赣铁路支线乐(平)泗(洲镇)段经境西南,是婺源县境内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条铁路,店(埠)太(白)公路横贯境域,东端与白(濒)景(德镇)公路衔接,2005年底全线拓宽硬化完工。镇设500门程控电话端局,开通光缆程控电话。镇内分别开通了一个移动通讯基站和一个联通通讯基站。有供水、木竹制品、钢球、活性炭、精制茶油等乡镇企业。 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0%,100%的自然村可收看电视地面接收站或差转台转播的节目。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3所,村小7所。镇设卫生院,有村卫生所8个,个体诊所3个。 镇人民政府驻地太白司,在婺源县紫阳镇,西南39公里。集镇沿公路两侧分布,人口1400。是县西南农副产品集散地。主街长2000米,新辟建的商贸街功能较齐全,是镇内商业中心。通汽车。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就镇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就是依托铜矿,发挥区位优态和资源优势,围绕建成铜矿的“三个基地”和“一个后花园”,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开放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四项重点工作,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促进全镇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13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太白镇第六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胡士源宅 胡士源宅位于婺源县太白镇玉坦村,时代为明。胡士源宅被公布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林头镇

新林头镇是原林头镇和大衙镇合并而成的,是电白县平原地区的中心大镇和交通枢纽中心。全镇总面积173平方公里。辖3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总人口121867人。 该镇工农业业生产发展迅速。全镇粮食总面积8.29万亩,产量2.85万吨;龙眼5400亩,产量3255吨;香蕉8304亩,产量1.9万吨;蔬菜4.2万亩,产量5万吨。 该镇基础设施完善。广湛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出入口,境内有省道七那线、滴水至旦场公路、宿车至麻岗公路和规划中的一级公路水林公路,交通便利。全镇乡道总长91.7公路,其中建成硬底化乡道已达43.8公里。全镇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2.8万门,建有联通差转塔,小灵通已开通。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0%。 境内有距今200多年历史阶段的牛轭岭贞节牌坊遗迹、清咸丰年间重建的“伏波帮主庙”和古建筑“八角楼”。. 2022年1月,林头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广东省卫生城镇。 2021年9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三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林头镇榜上有名(荔枝)。 林头镇特产与美食 电白花生 电白花生是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的经济作物之一,花生大面积种植于以林头镇为中心的花生种植区,主要用于榨油。电白花生油是广东最受群众欢迎的食用油之一。花生果经加工可制成美味副食。 电白花生的营养价值之高,就……

博望镇

方城县博望镇东临省道豫01线,西依汉水最大支流白河,北傍伏牛山,南与宛城社旗接壤,许平南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镇域面积153平方公里,辖50个村,10万人,14.3万亩耕地。因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功高盖世,博得众望,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曹军于“博望坡”,使博望名扬中外。现存景点有:张骞祠,一步三眼井,火烧博望坡留下的唯一一棵古柘树,唐初名将尉迟敬德监修的三空石拱桥。博望为国家级三国旅游线重点段之一。 博望镇党委、政府立足区位、交通、水利和历史名镇优势,着力培育壮大蔬菜、林果、小辣椒、肉鸡四大特色产业,并不断提高小麦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到2003年底,全镇蔬菜面积已达1.8万亩,并通过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注册“博望坡”牌商标,年产以蕃茄、黄瓜、西芹、甘兰为主的优质蔬菜1亿公斤以上,产值达1.2亿元,产品远销襄樊、武汉、西安等地。林果面积达1.1万亩,通过了省专家组无公害林果基地验收,全镇共形成三大基地,产品以黄金梨、优质杏李为主,年产量在3000万公斤以上;小辣椒面积突破3万亩,产量在100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近6000万元,镇区已形成总长达1.5公里的辣椒市场,吸纳安徽、浙江等地客商40多户;年存栏肉蛋鸡150万只,年出栏肉鸡300万只,年产鲜蛋1700万公斤,养鸡业年产值达1.3亿元。年种植优势小麦8万亩,品种以9023为主,总产量值达3500万公斤。 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被确定为“三星级镇”、河南省“重点镇”。 张骞封侯地恭请天下客商,三国古战场诚邀五洲宾朋。. 2022年1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博望镇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产品:黄金梨)。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博望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4年7月,博望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向山镇

2022年2月,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向山镇为2021年度安徽省卫生乡镇(街道)。 向山镇是省政府于1995年8月批准成立的新镇,1999年被列入全省195个中心镇、市政府8个重点建设镇。随着我市“东扩南进”战略的实施,向山镇无论是在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经济开放度和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向山镇地处马鞍山市东郊,是连接-的门户。东与江苏省江宁区接壤,南与银塘镇为邻,西与花山区霍里镇、北与花山区濮塘风景区毗连,紧靠长江,313省道、向濮路、马向路、银向路在此交汇,距南京禄口机场也只有20公里。 向山镇地域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4平方公里。全镇现有总人口58836人,总户数12385户,其中:农业人口12131人,4311户。下辖9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99个村民小组,134个居民小组。现有耕地1.1万亩,山林15600亩,水面3840亩。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0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94 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农业产值1388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1元,比上年增长8.55%。 向山镇境内有马钢南山铁矿、省三二二地质队、省化工勘探院等数家国家大型企业,地市级单位1个,县级单位5个,科级单位42个,金融服务单位4个。 全镇范围内现探明的铁矿、硫矿、金矿、矾矿、高磷土、绿松石等矿产品蕴藏量丰富,素有"马钢粮仓"之称。 向山镇政府在工作中,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条主线,全力推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防治-和抗击非典工作均获得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兴修水利工作获第六届江东杯二等奖;农业信息工作被评为“市先进集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荣获“先进单位”称号。

乌江镇

2016年4月,乌江镇荣获第七届“江西魅力乡镇十强”殊荣。 一、地理及自然概况 乌江镇位于吉水中东部,东与永丰县毗邻,南与丁江镇、文峰镇葛山接壤,西与文峰镇、醪桥镇相连,北与双村镇相接。省道吉抚、吉桂公路从西至东贯穿全境14公里。乌江河经永丰从东至西流经全境14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乌江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东亚季风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2摄氏度,最高气温41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5摄氏度,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东南风。年平均降雨量1680毫米,警戒线水位54米(吴淞高程),地势属半丘陵地带。 全镇国土面积16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0090亩,占总面积的17.5%,山地面积151795.5亩占65.8%,森林覆盖面137155.5亩占62.9%。 二、 历史沿革 乌江镇为吉水县所辖,解放前及解放初属乌江乡,1958年设立乌江公社,1986年设乌江乡,1999年撤乡设镇设立乌江镇。 三、行政区划及人口 至2004年底,乌江镇辖冻江、前江、段上、余江、凫冲、沙井、新田、栋头、来村、大苍、枫坪、大勇、乌江社区1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共134个自然村,127个村小组,全镇总人口约203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907人,人口密度120人每平方公里。 乌江镇区位于镇域东南部,北岸吉水县东部,距县城15公里,距吉安市28公里,距永丰县20公里,吉安至抚州的省道和吉水至东固吉桂公路从镇区横穿而过。乌江水系傍城而过,交通极为便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乌江镇籍借区位交通优势,已发展成为粮食加工、农副产品储运集散地,市场经济繁荣,商贾如云,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商、本地在外打工人员纷纷来乌江镇投资建厂。如今已成为手套厂、针织厂的的聚集地,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结构 2004年乌江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2.0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1亿元左右。2004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2元。 工业以粮食加工、建材机械为主,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3家。以针织行业为中心,全镇大大小小的针织厂有10余家。从事第三产业个体户180多户,从业人员达320人,经济形势良好。.

石杨镇

石杨镇地处安徽东部,与南京市浦口区及全椒县接壤,南临芜湖市、马鞍山市,西靠巢湖市,北接滁州市,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耕地3.1万亩。下辖12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 石杨镇区位优势明显,206省道(滁芜路)纵穿全镇,距合宁高速只有15公里。合肥机场、南京机场距石杨均不到1小时路程。滁河水道穿镇而过,可长年通航300T船舶,水道距长江口只有25公里。快捷的水、陆、空交通网,为到石杨投资、观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境内有500KVA变电所一座,城镇、农村电网已改造完毕,可充分保障全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镇 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1000吨;全镇已开通1500门数字程控电话,架设了四座无线通讯塔,开通了ADSL宽带,1993年开通了有线电视,现已入户850户。. 2021年10月,石杨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31位。 2020年9月,石杨镇上榜2019中国中部百强镇,位列第90位。 王后城遗址 王后城遗址:位于和县石杨镇王后城村北。时代为新石器时代。2015年6月5日,王后城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 胡业桃烈士墓 胡业桃烈士墓:位于和县石杨镇中仕李村西500米。2015年6月5日,胡业桃烈士墓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近现代。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

姑孰镇

江东明珠姑孰镇建镇于2004年,是由原城关镇、围屏乡及原黄山乡、新桥乡部分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姑孰镇人口13万,面积110平方公里,辖22个村、8个社区居委会,是全县最大的建制镇,也是当涂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古称姑孰,历史悠久。三国黄武年间筑城,为六朝古都金陵门户,境内风光秀丽,人文荟萃,名胜古迹诸多,文化底蕴深厚。修建于晋代的黄山塔和明代的金柱塔是镶嵌于姑孰镇内的两颗明珠;兴建于唐代的甑山禅林香火旺盛,甑山休闲山庄等一批旅游开发项目正在筹划兴建中。 姑孰镇地处当涂县城,位于马鞍山、芜湖、南京城市群中,东接丹阳镇,南临姑溪河,西倚长江,北连马鞍山银塘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条件较好,交通十分便捷。沪铜铁路、皖赣铁路、205国道、314省道、马高速公路贯穿境内。距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30公里,距马鞍山外贸码头20公里,距芜湖湾里军民两用机场及芜湖长江大桥均为2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0公里。交通、通讯、给排水、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齐全。村级公路网络基本建成,公路均为水泥路面。 姑孰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以“鱼米之乡”著称。境内盛产水稻、油料、葡萄、西瓜、螃蟹、鱼虾等农副产品,关马西瓜、白竹葡萄远近闻名,甜润大米远销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姑孰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工业功能,初步形成了建筑开发、造船、服装、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冶金压延六大支柱产业,经济实力位居全县前列。 2021年10月,姑孰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256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姑孰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姑孰镇上榜2019中国中部百强镇,位列第40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姑孰镇榜上有名。 2020年4月,姑孰镇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金柱塔 金柱塔位于当涂县姑孰镇宝塔行政村,姑溪河入长江口的南岸,距县城2.5公里,该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该塔根据 护城河遗址 护城河遗址:位于当涂县姑孰镇提署居委会境内。全长5.21公里。时代为南宋。2015年6月5日,护城河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2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5米 古城墙遗址 古城墙遗址:位于当涂县姑孰镇护城河西北角太平府文化园内。时代为明代。2017年7月28日,古城墙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遗址本体外 神墩头遗址 神墩头遗址:位于当涂县姑孰镇五联自然村前湖自然村北约150米。2010年11月9日,神墩头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商周。保护范围:本体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 大唐庄遗址 大唐庄遗址:位于当涂县姑孰镇松塘行政村胜利自然村南约500米。时代为商周。2010年11月9日,大唐庄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 陈墩遗址 陈墩遗址:位于当涂县姑孰镇灵墟行政村陈东自然村所在土墩。时代为商周。2010年11月9日,陈墩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20米。

相关阅读